本文转自:江门日报
开平市碧桂园学校校长谭家文:
深耕“幸福教育” 点亮“成长之路”
开栏语
教育之问,时代之思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每一位校长的智慧与担当。他们既是教育理念的诠释者,更是育人蓝图的“施工队长”。即日起,本报推出“校长面对面”专栏,走近开平教育的践行者,开启一场深度对话,聆听校长们对办学治校的思考与实践,看看他们如何把教育理念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,如何在细节中构建育人生态。(敖转优)
校园足球场上,崭新的塑胶跑道在阳光下十分鲜艳;教室里,“智慧黑板”悄然取代传统黑板,护眼灯的光线柔和而不刺眼;每天下午,学生们欢快地奔向各个教室,准备学习书法、绘画、舞蹈——这是开平市碧桂园学校寻常一天的剪影。
“我们始终相信,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。”开平市碧桂园学校校长谭家文表示。在开平市教育局“让开平教育强起来”总体发展思路的指引下,该校正从课堂改革、课程建设、校园环境三大维度同步发力,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新生态。
文/图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
课堂改革 以教师专业能力夯实教学根基
“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,课堂改革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起点。”谭家文语气坚定。新学期开学以来,开平市碧桂园学校将打造“高效课堂”作为重中之重,以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为突破口,采取双轨并进策略:一方面强化全员培训,另一方面设立优秀教师工作室。
“现在,我校的教师培训已实现常态化,每周开展教研活动,每两周组织专题培训。”谭家文介绍,培训内容紧扣教学实际问题,旨在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与实施力。
更具创新性的是该校教师工作室制度。开平市碧桂园学校为各学科有特色、有影响力的教师设立专门的工作室,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,推动教学经验有效传承,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。“只有教师实现专业成长,课堂才能真正‘活’起来。”谭家文说。
课程多元
让学生在校园里“笑起来”
每天下午,常规课程结束后,校园便迎来另一番热闹景象。书法教室里,学生凝神运笔;舞蹈课堂上,学生身影随音乐跃动……“学生能否在校园‘笑起来’,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提供多元化的发展平台。”谭家文介绍,学校已构建起涵盖艺术、体育、科技与传统文化等领域的特色课程体系。
“开学初的线上选课场景令人振奋,几分钟内,所有课程被一抢而空。”谭家文笑着说,“抢课”现象的背后,是学生对多样化学习内容的真切渴望。
此外,语文节、数学周、英语沙龙等学科活动作为课堂延伸,同样精彩纷呈。谭家文认为,这些活动不仅是知识的拓展,更是学生展示自我、激发潜能的舞台,“第一阵地是课堂,第二支撑是课程。二者相辅相成,共同搭建学生成长的立交桥”。
服务升级
将“幸福教育”理念融入细节
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服务的艺术。开平市碧桂园学校将“幸福教育”理念融入校园服务的每一处细节。
在谭家文看来,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分数上,更在于培养学生感知幸福、创造幸福的能力。“幸福学校的核心,是教师幸福工作、学生快乐成长。”谭家文进一步解释道,“通过校园这个小环境影响家庭与社会大环境,让学生把快乐带回家、感染家长,形成正向循环,正是我们追求的教育效应。”
“今年我们特别关注学生配餐的改善,增加肉食比例,优化营养搭配,实现餐食质量的全面提升。我们希望学生在餐饮中也能感受到快乐。”谭家文表示。
从课堂到食堂,从学习到生活,开平市碧桂园学校全方位营造幸福校园氛围。
环境焕新
以硬件提升赋能教育现代化
为营造良好校园环境,今年暑假期间,开平市碧桂园学校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升级工程。最引人注目的是投资160多万元的足球场跑道翻新工程。“暑假风雨多,我们抓住风雨间隙,加班加点完成这项工程。”谭家文望着窗外崭新的跑道说。
该校还投入40多万元,重新安装学校综合馆的空调系统并优化线路。“以往人数一多,馆内温度就升高,夏天尤其难熬。如今,这个问题已被彻底解决。”谭家文感叹道。
目前,开平市碧桂园学校所有教室都配备了智慧黑板,灯饰也按最新标准完成改造。“硬件提升不是终点,而是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。”谭家文说。
走在开平市碧桂园学校的校园内,随处可见师生忙碌而愉悦的身影。如今,该校正以课堂改革夯实教育根基,以多元课程拓展成长空间,以贴心服务温暖日常点滴,以环境升级支撑未来发展,用扎实行动书写“幸福教育”的生动篇章。
互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